ico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追本“薯”源 > 传播

马铃薯何时传入中国?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万历年间

日期:2021-11-23 15:45

关于马铃薯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和路径至今仍有争论。

以中国农史研究专家翟乾祥先生为代表的观点认为,马铃薯应自明末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引入中国,随即成为皇家珍馐。清乾隆中后期,由于人口急剧增加,急需增加粮食产量,再加上户口管理放松,农民有了迁徙自由,马铃薯才得以向全国推广。

以谷茂先生为代表的观点则认为,马铃薯最早引种于18世纪。

虽然关于中国引进马铃薯的确切时间尚未有定论,但可以考据的是,有关马铃薯的史料记载始于明朝末年,最早见于明代万历朝进士蒋一葵约于1600-1610年所著的《长安客话》。在这本书的卷二中对土豆做了如此描述:“皇都杂记:土豆绝似吴中落花生及香芋,亦似芋,而此差松甘。”

无独有偶,万历朝另一文人徐渭亦有五律诗《土豆》一首:“榛实软不及,菰根旨定雌。吴沙花落子,蜀国叶蹲鸱。配茗人犹未,随羞箸似知。娇颦非不赏,憔悴浣纱时。”徐渭此人,游历南北,见闻广博,却为区区土豆作诗,将其视作上等美食,足以说明马铃薯在万历年间仍属于难得一见的稀罕之物。

万历以后,马铃薯逐渐跻身宫廷美食行列。明代晚期刘若愚所写的《酌中志》记载,一般在正月十六之后,宫中灯市最为繁盛热闹,天下珍馐百味云集于此,其中便有“辽东之松子,蓟北之黄花、金针,都中之山药、土豆”。在上百种珍味里,马铃薯从口感到卖相均平淡无奇,却能稳居京都特产之位,必然有其独特性。事实上,对于食遍天下、口味刁钻的皇族贵胃来说,马铃薯最吸引人之处便是其来自异域而已,以马铃薯入宴,不过是吃个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