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文化是山西面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这片黄土地上,平地里、山坡上都能产出质量好的土豆,而且土豆保存时间长的特点正填补了黄土高原上蔬菜缺少的缺陷,使人们在冬天还能有菜吃。除了易保存的特点外,土豆兼作粮食和蔬菜,因此,土豆很适合山西这片黄土地。
土豆在各地引种后,很快融入本地风土,形成很多别名,据统计中国土豆的名字有七十个之多。在山西方言中有多达十余种的不同的称谓,如山药蛋(太原、平遥、文水),山药蛋儿(孝义),山药(大同、忻州、五寨),山蔓菁(汾西),地蔓(高平),地瓜蛋儿(长治),山蛋子(平顺),土豆(阳城),地豆(晋城),洋芋(闻喜)等。
在多种称谓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称谓就是“山药蛋”了。山药蛋不仅作为马铃薯的一个称谓而存在,更是融入了山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人说,除了煤和醋之外,山药蛋是山西的另一张名片,就连山西的文学流派都被成为“山药蛋派”。有学者认为,正是山药蛋和面食成就了中国饮食江湖里一派独特的山西风情。
编辑:董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