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富民“薯”业 > 产业带动 > 正文

解放薯农生产力

2021-11-02 10:44

  

       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却拥有26项国家发明专利;他自己不种土豆,却改变了农民耕作土豆的方式;没有系统学过机械知识,却发明了远销欧美的土豆收获机。胶州市胶莱镇大赵家村村民吴洪珠,因为看着手工收获土豆太累,立志发明土豆全程机械化设备,失败后继续尝试,在不断改进中,他将收获土豆的效率提高。“我就是想减轻农民的负担。”一个简单的想法,吴洪珠蹲地头、住厂房,有时晚上被灵感“叫醒”,先后发明了土豆收获机、土豆播种机、土豆杀秧机等几十个机型的机器,被人称为“农民爱迪生”。

       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吴洪珠凭着多年做农机积累下来的经验,把家里的5间房屋当成厂房,开始研制自己的土豆收获机。2000年,经过耐心研究,吴洪珠终于发明出他的第一代土豆收获机,“能够造出自己梦寐以求的设备,心里的那种高兴别提了。”

       “第一代产品虽然失败,但是也收获了不少,为下一步的研制找出了方向。”经过一年的不断改进,在保证损坏赔偿的前提下,他的机器再次进到村民的地里,虽然有第一次的损失,但村民还是让吴洪珠试试,结果收获的土豆基本上没有损坏,一亩土豆收获只花了20多分钟,效率明显提高,经过改进,吴洪珠终于成功了。“1个小时能收获3亩土豆,而且还不会对土豆造成损坏,这大大提高了收获土豆的效率。”吴洪珠说,看到土豆收获机的“威力”后,村民们纷纷要买机器。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仅本村的村民纷纷购买,就连周围几个村庄的村民也闻讯而来,土豆收获机“火”了,吴洪珠也在村民中红了起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吴洪珠先后发明了土豆收获机、土豆播种机、土豆杀秧机、土豆上土机等4大系列50多个机型,获得26项国家发明专利,顺利通过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产品也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销量占国内市场很大份额。

       创新对于吴洪珠来讲永远是一个不变的主题,“要想稳抓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必须要创新。”吴洪珠说。由于发明的机器出了名,2014年内蒙古一家专业生产马铃薯种子的公司找到吴洪珠,请他帮忙生产可以播种微型薯的机器。“这位客户有三万多亩地,但是由于微型薯的种子比普通商品薯种子的个头小很多,目前没法使用机械播种,依靠人工效率很低,一直制约公司的发展。”微型薯种植市场巨大,但是由于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的差别,农机发明困难很大,然而凭着一股倔劲,吴洪珠跟客户签订合同后,便和几个技术人员开始着手研发,并向当地农机局的技术人员请教。他白天和技术人员一起在地里不断试机器,晚上就一个人住到工厂里接着找资料、进行试验。“当时满脑子都是微型薯,就是做梦也和微型薯有关。”吴洪珠说,最终,吴洪珠和技术人员找到了解决关键问题的核心,经过反复测试,机器研制成功。

       客户对机器非常认可,从而使自己的企业成为国内第一家生产微型薯播种机的企业。现在吴洪珠的企业与青岛农业大学共同承担了“山东省智能化联合收获机项目”。吴洪珠不仅在马铃薯机械设备不断创新,还在管理、营销模式上不断创新发展,利用互联网,不断扩大着企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