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西部盘县马铃薯主产区的农村,提起金辉,当地农民是再也熟悉不过了,人民亲切地称他为"洋芋专家"和"洋芋博士"。他常常穿梭于实验室和田间地头,做试验,作指导,传技术,办示范样板,带领盘县马铃薯主产区的农民走上科技兴农的富裕之路。他就是贵州省盘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九三社员、贵州省"千层次人才",六盘水市"市管专家",2015年"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金辉博士。
1998年3月,他和同事携带首次培育的6万粒微型薯到四格乡坡上牧场进行原种繁育,由于微型薯在坡上村是第一次种植,农民们都不可思议,发出疑问:这么小的洋芋,能结出大洋芋吗?基地农民都不愿意种植,他和同事克服困难,积极组织召开宣传动员会、培训会,到繁种地块里教农民如何整地、播种……,每一块繁种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微型薯首次在我县繁育原种的播种任务。
马铃薯是盘县重要的粮食、蔬菜作物,常年栽培面积为40万亩左右。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正规的繁种体系,马铃薯种薯基本上是农户自留自用,种食不分,品种感染上病毒退化比较严重,加上几十年来品种没有更新,一直使用五十年代引进的"米拉"等品种,抗性丧失且耕作管理技术落后,致使产量逐年降低。盘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就是基于这种状况而建立的体系。脱毒种薯推广面积的大小,决定于种薯繁育体系供种能力的大小,而供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中心实验室微型薯繁育能力的大小,因此脱毒中心实验室工作是脱毒种薯繁种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当时脱毒中心实验室原有8名职工,2位老同志退休,3位同志因工作需要调走,剩下金辉和其他2位同志,金辉服从组织安排,担负起脱毒中心负责人的重任,他与剩下的2位同志在工作中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在顺利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为一名负责人,当然应该带好头,否则就辜负了大家的信任",金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依托省、市、县的多个马铃薯项目,20年来,带领同事系统研究了新品种引进筛选、种薯繁育体系的建设、大田高产高效栽培、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等,集成创新脱毒种薯繁育和大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形成全面、系统、科学的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2006-2013年共繁育微型薯1820万粒、繁育原种2245亩、繁育一级良种15100亩、繁育生产种67200亩,推广种植脱毒薯369.69万亩,总产鲜薯511.5653万吨,新增纯收益531.81元/亩,年经济效益15450.13万元,总经济效益123601.05万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的促进了盘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他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洋人洋芋"、"华恩1号",分别于2008年、200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我县具有自主产知识产权的马铃薯新品种。
也许,成绩和数字本身是单调而枯燥的,但作为一名在肩负科研和推广双重任务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金辉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兴农"的内涵;在20年的农技推广和科研工作中,在长期与农民朋友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矢志不渝地实现着自身的理想和价值;一份难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