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富民“薯”业 > 产业状况 > 正文

我国马铃薯种业创新成果丰硕

2024-04-29 10:02

种业是产业发展的根基。国内学者这两年围绕马铃薯种业创新获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功能基因组学和重要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对抗病耐逆、块茎形成发育和花青素合成等重要性状的基因挖掘与分子机制研究逐渐深入。对种质资源精准评价愈加重视,在不同产区评价鉴定种质资源并筛选出一批优质、抗旱抗病的优异资源材料。目前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库收集保存了近5100份、各育种单位估计保存了3000多份种质资源。

国内自主育成审定和登记的马铃薯新品种已超过800个,近两年每年登记品种近100个,登记品种类型更加丰富、商品性更好,加工品种和早熟品种数量显著增加,抗晚疫病和主要病毒病品种的数量逐渐增加,主栽品种类型更加丰富,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2021年推广面积达5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17个,国外品种种植面积占比33%左右,其中早熟品种比例约达44%。排名前10位的主栽品种总面积近3000万亩,十几年位居全国面积首位的老品种克新1号由年均千万亩以上降至目前400多万亩,西南山区的主栽品种米拉由600余万亩降至不足200万亩。主栽品种日渐趋向多元化,单品种面积独大的情况成为历史。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重点推介了马铃薯品种20个,包括骨干型品种4个、成长型品种6个、苗头性品种6个、特专型品种4个。

当前,我国马铃薯种业创新成果丰硕,但“打好马铃薯种业翻身仗、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仍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市场导向,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投入种业创新,构建我国种业创新体系,巩固科研单位创新优势、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品种专用化、种薯生产标准化和质量可控化,打好种业翻身仗。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金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