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枯萎病与马铃薯青枯病的症状容易混淆,可从以下几点加以区分:①马铃薯枯萎病病株自下而上逐次萎焉,叶色逐渐由绿变淡,再变黄、变褐,最终枯死,症状变化过程比较慢,自开始显症至凋亡一般需要12~15天。马铃薯青枯病病株为全株急性型萎蔫,从上部顶端的幼叶、嫩梢和刚展开的嫩叶开始萎焉,发病迅速,从显症至死亡仅需4~6天。②严重发生的马铃薯青枯病病茎中可挤压出白色黏液,而马铃薯枯萎病没有。
1.症状:马铃薯花期开始表现明显的外部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白天萎蔫,特别是在中午强光下更为明显,而在清晨和傍晚其萎蔫症状可恢复,几日后其萎蔫症状不再恢复。
2.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①建立无病种薯田,培育无病种薯,是防治的根本措施。②与禾本科作物进行4年以上轮作。③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病株及枯枝落叶能减少土壤菌源。④合理灌溉,减少土壤含水量,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少病菌滋生和侵染。⑤可通过科学施肥、品种选择、配施改良剂等方式适当减轻连作地块该病的发生。⑥深翻结合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2)化学防治:该病害是土传病害,一旦发病使用药剂防治效果较差。因此,种薯处理尤为重要。可选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70%敌磺钠可溶粉剂稀释后拌种。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利3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兑好的药液300~500毫升,每隔10灌1次,连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