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特点:以幼虫为害植株叶片,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残留表皮,三龄前将叶片啃食成孔洞或缺刻,四龄后分散为害,昼夜取食,幼虫老熟后白天蛰伏在根际土中,夜间出来为 害,发生严重时能把叶肉吃光,仅剩叶脉和叶柄,当为害处叶片取食殆尽后,幼虫群体迁移至另一处为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翻耕土壤,消灭越冬蛹,减少田间虫口基数。
2、物理防治: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利用成虫趋糖醋性,配制食物源诱剂诱杀成虫。配制方法为糖:醋:水=6:3:1,再加少许敌敌畏(5~10滴即可),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前,用瓶装好放在地块中进行诱杀。
3、生物防治:保护赤眼蜂、寄生蝇、草蛉等天敌,生态控制甘蓝夜蛾的发生为害;在低龄幼虫期时可选用100亿个/毫升短稳杆菌悬浮剂600~800倍液,或每亩用100亿PIB/克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60~80毫升等生物药剂进行防治。
4、化学防治:在幼虫低龄盛期喷酒25%灭幼脲悬浮剂4000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等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