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食叶性害虫——草地螟

2021-11-25 11:42

  2103草地螟.jpg

      为害特点: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叶肉,残留表皮,三龄后食量大增,将植株叶片啃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虫口密度大,也为害嫩茎等部位。

      防治方法:在草地螟幼虫三龄前防治效果最佳。

     1、建立隔离带:挖沟、打药带隔离,阻止幼虫迁移为害;在某些龄期较大的幼虫集中为害的田块,当药剂防治效果不好时,可在该田块四周挖沟或打药带封锁,防止扩散为害。

     2、除草灭卵:在卵已产下,而大部分未孵化时,结合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挖坑埋掉、同时要除净田边地埂的杂草,以免幼虫迁入农田为害、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一定要先打药后除草,以免加快幼虫向农作物转移而加重为害。

      3、化学防治:选用低毒、击倒力强,且较经济的农药进行防治、如25%氰▪辛乳油每亩用量20~30毫升,5%氰戊菊酯、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30%氰戊▪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防治应在卵孵化始盛期后10天左右进行为宜,注意有选择地使用农药,尽可能的保护天敌。

      4、防效调查:防治后需对不同类型防治田进行防效调查、防治田于防后3天,封锁带、隔离沟于药剂失效开始,检查幼虫密度并与防前同一类型田的虫量对比,计算防效、如幼虫密度仍大于30头/平方米,则需进行再次防治。

      易混清害虫  

      甜菜衣蛾和草地螟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相似、成虫夜间活动,多数对灯火和糖蜜有正趋性、白天隐藏于荫蔽处、蜜源植物丰富,有利于草地螟与甜菜叶蛾的发生、甜菜夜蛾和草地螟外形相似易混淆,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别

      ①草地螟成虫淡褐色,前翅灰褐色,外缘有淡黄色条纹,翅中央近前缘有一深黄色斑,顶角内侧前缘有不明显的三角形浅黄色小斑,后翅浅灰黄色,有2条与外缘平行的波状纹。甜菜夜蛾成虫口器黄褐色,胸部茶褐色、前翅深茶褐色,前缘及翅尖浅茶褐色,亚基线、内横线、外横线、亚外缘线黑褐色,呈波状或锯齿状,肾状纹淡红褐色,内具3条黑纹,肾状纹内侧有1条黑线,后翅黑褐色,中央有青蓝色带3条,带中有黑色横切线,外缘缘毛短,内缘簇生长缘毛。

      ②草地螟成虫体长8~10毫米,甜菜夜蛾成虫体长28~32毫米,翅展65~71毫米。

      ③草地螟卵呈椭圆形,长0.8~1.2毫米,为3~5粒或7~8粒串状粘成复瓦状的卵块。甜菜夜蛾卵呈扁圆形,长约1毫米,乳白色、卵面有若干放射状纵纹,纵纹之间又有横纹。

      ④草地螟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16~25毫米,一龄淡绿色,体背有许多暗褐色纹,三龄幼虫灰绿色,体侧有淡色纵带,周身有毛瘤、五龄多为灰黑色,两侧有鲜黄色线条,甜菜夜蛾老熟幼虫体长约60毫米,三龄前幼虫淡黄色,三龄后体色变化较大,一般可分为黄色和黑色两型、          ⑤草地螟蛹长14~20毫米,背部各节有14个赤褐色小点,排列于两侧,尾刺8根。甜菜夜蛾蛹长24~33毫米,体粗壮,初为棕色,后转为黑褐色。翅芽达第四腹节后缘,胸腹背面光滑,仅有少数刻点及短横线、腹部气门大,呈新月形,后胸气门则极小。腹端圆形,有2根粗壮的臀棘,先端钩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