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范围:本区为长城以南,华北平原黄河下游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全部和湖北省北部、湖南省东部。
2.生产情况:本区马铃薯为春秋二季作,以春播马铃薯为主,秋播马铃薯为辅。春播马铃薯一般1—3月播种,4—6月上市。秋播马铃薯8—9月种植,11月至翌年2月前后上市。上市时间正好补充南北方市场空档,价格优势明显,在调剂南北方菜用薯淡季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区域和季节优势。
3.技术路径:华北平原适度发展早熟马铃薯,拉开收获上市时间;华中地区以山区、丘陵和平原盆地为主,山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可发展马铃薯种薯和加工原料薯生产;平原地区种植早熟马铃薯,作商品薯;湖北、湖南可重点利用冬闲田发展马铃薯生产,不与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主粮抢水争地,形成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1)关键技术。选用早熟品种,如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8号、早大白、中薯5号等。出苗前管理以增温为中心,平原地区早熟马铃薯采取地膜覆盖、小拱棚+地膜、大棚(三膜)栽培,湖南、湖北可采用马铃薯稻草覆盖(包芯)免耕栽培技术。栽培方式以深沟高垄栽培为主,并强化脱毒种薯应用,建立秋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等。
(2)耕作模式。华北平原主要有马铃薯—玉米—蔬菜、马铃薯—玉米—马铃薯、马铃薯—玉米间套作等方式。湖北和湖南主要有马铃薯—水稻轮作、马铃薯—玉米轮作,以及马铃薯—玉米间套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