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范围:本区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等省(区、市),以及湖北西部、湖南西部、陕西南部。
2.生产情况:本区为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主产区,单产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立体气候决定马铃薯主要依据海拔高度在不同季节种植,周年生产特点突出。以一季作(大春作)为主,春秋作为辅,冬作发展迅速。马铃薯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以鲜食消费为主,加工薯片和淀粉为辅。一季作马铃薯以本区域消费为主,其他季节马铃薯以外销为主。由于地形复杂,地块较小,生产以农民一家一户为主,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较低,中小型机械化是发展方向。
3.技术路径:高海拔地区仅能一年生产一季马铃薯,采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发展马铃薯加工业。中低海拔地区,大力发展马铃薯周年生产,特别是春秋作和冬作马铃薯生产,以外销拉动生产,提高效益。
(1)关键技术。晚疫病是该区最重要的病害,是防治的第一要务。一季作马铃薯要采用抗晚疫病品种、适当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晚疫病,防止产量大起大落。在大春马铃薯区开展马铃薯轮作示范。其他季节马铃薯要根据市场需求推广新品种。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依据不同区域特点,选用侧膜覆盖、覆膜盖土、膜下滴灌等抗旱栽培技术,稳定提高产量、保证品质。
(2)耕作模式。冬作、小春轮作主要有马铃薯——水稻轮作(水旱轮作),一季作马铃薯——萝卜轮作,马铃薯——萝卜——牧草轮作等。同时,有马铃薯与玉米、蔓菁等作物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