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
特征特性:晚熟,生育期116天左右。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茎绿色,局部带褐色网纹,叶绿色,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较强。薯块椭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薯皮粗糙,芽眼较浅,大中薯率80%以上。薯块休眠期长,耐贮运。
产量表现:平均产量1776.7千克/亩,比统一对照陇薯6号增产1.3%。
栽培要点:适期、适密播种,高寒阴湿、二阴地区以4月中旬播种为宜,半干旱地区4月上中旬为宜。不宜迟播,以免生长后期淀粉积累期太短影响薯块淀粉积累。播种密度一般每亩3500~4000株,旱薄地每亩2500~3000株。实行早促快发管理,重施底肥,氮、磷、钾肥配合。早施追肥,切忌氮肥过量。早锄草,早中耕培土,垄要高而陡。及时杀灭蚜虫,在蚜虫迁飞高峰期,即在团棵前后(6叶或8叶时)间隔7~10天防治蚜虫2次,一般用40%灭蚜净乳油1500~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对蚜虫的防治必须注意喷雾要彻底,叶面、叶背都要着药。
适宜区域:适宜在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