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
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18天左右。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茎、叶绿色,花冠白色,株型半直立,株高65~75厘米。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形扁圆,淡黄皮淡黄肉,薯皮粗糙,芽眉不明显,芽眼较浅,薯形好,大中薯率95%以上。薯块休眠期长,耐运输,耐贮藏。
产量表现:平均亩产量1944.4千克。
栽培要点:适期、适密播种,高寒阴湿、二阴地区以4月中旬播种为宜,半干旱地区4月上中旬为宜,不宜迟播。因其株型较大可适当稀植,一般每亩播种密度为3500~4000株。早薄地每亩2500~3000株。实行早促快发、先促后控管理,重施底肥,氮、磷肥配合。早施追肥,切忌氮肥过量。早锄草,早中耕培土,培土垄要高而陡。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以上,每亩施入20千克左右钾肥和2千克硫酸亚铁复合肥。生育后期应加强晚疫病防治,7月中下旬若出现连续降雨,田间出现晚疫病斑或中心病株时,用甲霜灵锰锌、代森锰锌、宝大森药液喷雾进行防治,坚持及早防治和多次防治的原则,每隔7~10天喷药,连续防治3、4次,防治期间应轮换、交替使用化学成分不同的药剂。
适宜区域:适宜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