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
品种来源:35-131x73-21-1
审定情况:199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晚熟品种,生育期11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60~70厘米,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白色。块茎扁圆或椭圆形,大而整齐,皮肉皆为黄色,芽眼较浅呈淡紫红色,休眠期长,耐贮藏。
干物质含量24.1%~30.7%,淀粉含量20.1%~24.33%,粗蛋白含量1.78%~1.88%,还原糖含量0.13%~0.18%,每100克鲜薯维生素C含量20.2~26.9毫克。食感面沙,口感好,有香味,十分适宜全粉、淀粉及主食化加工。对卷叶病毒、X病毒和Y病毒具有田间抗性,高抗晚疫病。2012年全国种植面积300余万亩。
产量表现:平均亩产2700千克,高产可达3700千克。
栽培要点:合理选茬选地,与谷类作物轮作,前茬以麦类,谷子、玉米等作物为好,其次是豆类、高粱等,油菜、胡麻、甜菜及茄科蔬菜等茬口不宜种植。宜选地势高、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和排水、通气良好的地块种植。高寒阴湿、二阴山区,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半干旱地区以4月上中旬播种为宜,均不宜迟播。株型紧凑,播种密度可适当加大,一般每亩4000~4500株,旱薄地每亩2500~3000株,播深10~15厘米。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亩施底肥3000~4000千克,尿素8~10千克,过磷酸钙30~50千克。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及时锄草松土,苗齐后先浅锄一次,10天后深锄一次。现蕾期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10天后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
适宜区域:适合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种植,宁夏、陕西、青海、新疆、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北方地区也可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