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京丰1号xEB77-4
审定情况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早熟品种,对日照反应不敏感,出苗至成熟67天左右。株型直立,株高50厘米左右,单株主茎数3个左右,茎绿色,分枝数少,枝叶繁茂,生长势强,花冠白色。块茎椭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块茎休眠期60天左右,耐贮藏。
干物质含量19.1%,粗淀粉含量12.7%,还原糖含量0.29%,粗蛋白含量2.06%,100克鲜薯维生素C含量21.1毫克,具有较好的主粮化特性,适宜馒头、面条等主食化加工。抗花叶病毒病,不抗晚疫病。2012年全国种植面积140余万亩。
产量表现:平均亩产1500千克,高产达4000千克。
栽培要点:宜选择土质疏松、灌排方便的地块,忌连作,且不能与其他茄科作物轮作。前作晚稻收获后及时进行整地,要求细、匀、松,创造深厚疏松的土壤条件,以提高土壤的透气、蓄水、保肥和抗早能力,以利于根系充分发育和著块膨大。商品薯密度4500~5000株/亩;留种田密度6000~6500株/亩,播种后先灌满一次全沟“跑马水”以湿润土壤,同时用丁草胺防治杂草。成熟期水分不可过高,若过高易发生“烂薯”,雨后要及时清沟排渍。茎叶开始枯黄时即可收获,收获前10~15天停止浇水或灌水。收获时应选择晴天,挖薯时切忌伤到薯块,以确保成品薯质量。
适宜区域:适宜北京、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广西等二季作区春秋两季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