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轮作 精细整地
马铃薯避免与茄科类作物轮作,以减少生长期间的病害危害;整地要精细,前茬为晚稻的,收前半个月即开沟放水,晚稻收获后,将土壤翻犁、耙碎,然后做畦。畦的规格各地不同,畦面应使土壤细碎平整,同时畦心的土壤不能过于细碎,以防止土壤板结,导致透气性不良。
2.播种技术
南方二作区栽培形式多样,播期也各不相同。一般的秋播期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下旬,冬播期为翌年1月初到1月下旬。各地播期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栽培习惯和气候条件来确定。
播种密度因栽培季节和畦的规格不同而有差异,大体上秋播密度较稀,每667平方米3700~4 600株;冬播密度较密每667平方米约5000株。播种时多为穴播,根据造当的株行距开穴,穴深10~13厘米,施入基肥,播入种薯,薯上覆盖土杂肥5~10厘米厚,可暂时不覆土。
1. 种薯选择和贮藏
该地区大部分都采用小整薯播种。当用冬播生产的马铃薯作为种薯时,一般多选用大小在20克左右的小薯块做种薯。因为冬播留种是一季留种两季用,所以种薯在秋播时,贮藏期5~9月份,时间的长短刚好使一般品种的马铃薯度过了休眠期,播种时可以带芽播种。但当种薯用作下年冬播时,贮藏期从5月至12月底的长期高温贮藏,马铃薯早已发芽,播种时需要掰掉老芽再发新芽才能播种。如果种薯是经冷库低温贮藏的,则应在播种前半个月从冷库中取出,放于阴凉处,促其迅速萌芽,以使出苗整齐。
当选用季赶季的留种方式,在秋播生产的薯块作为冬播的种薯时,因为必须进行播前催芽处理以打破休眠,所以多选用大薯块切块播种(催芽方式参见中原二季作区的方法),但冬播生产的薯块作为秋播种薯时,则仍选用小整薯播种。
2. 田间管理
南方二季作区由于裁培形式特殊,因此在田间管理上与北方和中原地区有较大的区别,秋播马铃薯播种后7-15天出苗,冬播马铃薯则要25天左右出苗。幼苗出齐后,立即盖土并间苗,秋播马铃薯每穴留2株壮苗,冬播每穴留3~4个壮苗。间苗后,追施壮苗肥,以后每隔5~7天追肥1次,用人粪尿和水在行间开沟追施,或在每株的中央开穴施入,最初追施水肥应稀薄一点,以后逐渐加大浓度,共需追肥5~6次,每667平方米包括基肥在内总基肥量为人粪尿30~60担,土杂肥1500~2500千克,应根据土壤的墒情进行浇灌,植株封行后停止追肥,一般秋播的45~50天封行,冬播的60~70天封行。
进入团棵期,即开始松土除草和培土,松土应深些,隔2周进行第二次松土,这次松土要浅些,以免伤根。松土后将畦沟里的土培到畦里植株的根部,为块茎的膨大创造疏松的环境,在培土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茎叶,追肥时,注意不要使肥料污染茎叶,以免破坏和减少有效的光合面积,影响产量。
南方二作区病虫害较严重,因此在整个生育期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控。如遇到霜冻,则应在清晨日出前喷水洗去叶片上的霜,或在当地霜期前数日追1次氨肥,或用盖草的办法防冻。
3. 收获
该地区栽培模式轮作安排紧凑,需及时收获,以免影响后茬作物生长,在收获、搬运存放过程中,注意不要伤及薯块,并及时将带伤、带病的薯块挑选出来单独处理,以免在长期贮存中引起病害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