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马铃薯环腐病

2021-11-25 12:17

 2127马铃薯环腐病.jpg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一般开花前后发生,受害植株生长迟缓,节间缩短,瘦弱,分枝减少,叶片变小或者植株急性萎蔫,叶片呈灰绿色并向内卷曲,植株提前枯死。一穴中往往有一个枝条首先发生萎蔫。感病薯块,外部症状不明显,只是皮色变暗,切开后可以看见维管束部分变成黄色或褐色,严重时整个维管束变成黄色腐烂状,用力挤压,变色部分有黄色菌液溢出,皮层与髓部组织分离。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①繁育无病种薯,确保种薯无病;②选择适当的地块,块茎在土壤湿度较大时易感染,应选择地势高、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质壤土地块种植马铃薯。③合理轮作能降低发病率,不与茄科作物轮作,以免病害加剧。④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消灭田间杂草。⑤适时收获贮藏。北方较寒冷,到收获期及时收获,以防潮湿烂薯,贮库内要干爽通风、温度适宜。

      (2)化学防治:①切刀消毒。②每100千克种薯也可用45%敌磺钠湿粉150克或70%敌磺钠的可溶粉剂210克进行拌种,也可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进行浸种处理,然后晾干播种。③发病初期可用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雾防治,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同时应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