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范围:本区主要为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以及陕西北部。
2.生产情况:本区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主产区,栽培水平与降水量、灌溉条件相关,单产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甘肃、宁夏是马铃薯生产适宜区。种植模式为一年一熟,一般4月底至5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收获。马铃薯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以鲜食消费为主,加工薯片和淀粉为辅。由于地形复杂,地块较小,生产以一家一户为主,生产规模小,旱作区机械化生产程度较低,灌溉区基本实现中小型机械化生产。制约马铃薯高产的因素是,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机械化水平低、机种机收不足10%,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发生面积大、危害重。
3.技术路径:在以甘肃为主的中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重点发展高淀粉和优质菜用型品种;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北疆盆地和河西沿山冷凉地区,重点发展专用薯品种;在南部高寒阴湿区及东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重点发展优质菜用型品种。通过推广先进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水平,改善产品的外观品质与营养品质,树立品牌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1)关键技术。集成推广脱毒种薯+覆盖种植+机播机收+科学储藏的技术模式。一是推广晚疫病防治技术,集成脱毒种薯、药剂预防、统防统治,以及垄作密植、合理轮作栽培等技术,促进马铃薯稳产高产。二是推广地膜覆盖、膜侧种植、膜下滴灌、残膜回收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率。三是集成机械深松旋耕、覆膜、播种、收获等环节综合机械作业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
(2)耕作模式。主要有马铃薯—玉米(油菜)轮作,马铃薯与玉米、杂粮等作物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