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单位:加拿大农业部马铃薯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F58050xBakeKing
审定情况:2005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中熟品种,生育期95天左右。株型开展,株高60~80厘来,主茎色绿粗壮,分枝数多,花冠浅紫色,花期长。薯块长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薯块大而整齐,结薯集中。
干物质含量19%~23%,淀粉含量14.7%~17.0%,还原糖含量0.2%,有较好的主粮化性状,适宜进行马铃薯馒头,面条等主食化产品加工,对栽培条件要求严格,不抗旱、不抗涝,田间不抗晚疫病、早疫病,易感马铃薯X病毒、Y病毒、卷叶病毒病和疮痂病。适于机械化栽培。2012年全国种植面积90余万亩。
产量表现:一般亩产1500~3000千克。
栽培要点:不耐高温、霜冻,适合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植、5月初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宜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排水通气性良好,最好能浇水的沙壤土或轻沙壤土地块,不能选择低洼二阴、涝湿和盐碱地,更不能选择重茬地。栽培地土壤深翻30厘米,普施腐熟有机肥,并加适量过磷酸钙和草木灰,使土壤疏松肥沃。密度3500株/亩以上,播种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播深7~8厘米。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早出苗、早发棵、早结薯。齐苗15天后每亩追施硝酸铵50千克,浇水中耕,促发苗和发棵。封垄前追施硫酸钙50千克/亩,并培土1次,培土高12~15厘米。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促进薯皮老化,以利贮藏。及时控制病、虫、草害,严格防治晚疫病。
适宜区域:适于北方一作区的北部、西北部等高海拔冷凉干旱地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