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薯”成日记 > 种薯繁育 > 正文

马铃薯实生种子生产种薯

2021-11-25 14:58

2180马铃薯实生种子生产种薯技术.jpg

马铃薯实生种子具有摒除病毒(类病毒除外),繁殖系数高,种子小,便于运输、储藏等优点,因此,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已把利用种子生产马铃薯种薯作为防止马铃薯种薯退化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

利用种子生产种薯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具体条件。一般在中原二季作区不适合用种子生产种薯,因为种子育苗前期幼苗生长很慢,春季在大田种植,如果没有防虫设施,种苗会大量感染病毒,达不到生产无病种薯的目的。所以春季需在温室早育苗,并及早把苗移栽到网棚中生产种薯,这样才能防止春季蚜虫传毒而不致当年出现大量病毒性退化植株。8月前气温高,既不能在温(网)室中育苗,又不能在早霜到来前生产出合格的种薯来。所以在二季作区利用种子生产无病毒的种薯,除科研单位外,一般是不易做到的。一季作区区或西南山区由于全年无霜期长,用种子生产种薯比较合适。如北方一季作区,前期育苗,在有翅蚜虫迁飞高峰期过后移栽,仍有较长的生育期,在气温低、蚜虫少的情况下能够生产出较高质量的种薯。在西南山区或利用冬季稻田休闲期,及早育苗移栽,也可躲过有翅蚜虫大量传毒,生产出高质量的种薯。总之,用种子生产种薯必须因地制宜。在云南高原常通过实生种子育苗移栽生产实生薯实现就地留种。

在生产上应用实生种子,都必须经过严格选择后才能利用。因为在生产上利用的马铃薯种子,不仅要求整齐度高,还得高产、抗病、品质好,绝非随便采集的种子就能达到这个目标。结浆果的品种很多但并非所存种子都能利用。马铃薯的种子分离很严重,即使同一个浆果中的种子生长出来的植株也常常五花八门。有的成熟早,有的晚;有的株高,有的矮;有的产量高,有的很低等。所以未经选择的种子不能直接在生产上使用,否则会造成损失。

另外,实生薯生产对技术要求很严格,因为马铃薯的种子小,直播保苗困难。种子发芽后根系不发达,幼苗前期生长缓慢,而田间杂草生长比马铃薯实生苗往往快得多。直播时要求整地和播种的条件高,大田生产不易做到,因而大多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可在小块苗床播种,适当早育苗,以便移到田间有较长的生长时间,从而获得较多的种薯。实生薯的培育技术如下:

1.采果和洗籽 采集马铃薯成熟浆果,并把采收的浆果加水捏烂,漂去果皮、果肉及杂质,洗净晾干,保存备用,新收的种子,一般有180天的休眠期,发芽率极低,储存一年则发芽良好。

2.培育壮苗

(1)苗床准备。选择向阳背风、靠近水源、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施入腐熟细碎的土杂肥,翻匀整平,用清粪对水浇灌,土干后整平整细,做成苗床,苗床宽1.0~1.2m。

(2)种子催芽。马铃薯种子休眠期较长,当年不易发芽,即使用1500mg/L赤霉素浸种催芽也不理想。最好用隔年的种子,以免催芽困难。为了使种子播后出苗齐而快,可将种子浸泡吸胀后,保持在20℃~25℃条件下催芽,每天用25℃温水淘洗种子一次,连续7天,种子大半都露白,即可进行播种。

(3)播种。播种密度按每平方米1~2g种子为宜,拌干沙混播、条播、撒播、点播均可,播后用筛过的细土薄盖再加盖松毛枝。苗床不能积水,更不能板结。

(4)苗床管理。种子在21℃~23℃的条件下5~7天即开始发芽,出苗后,尽快揭去覆盖物,以免下胚轴伸长而成高脚苗。在幼苗有2~3片真叶后,要降温炼苗,以后视情况除草、治虫和匀苗。

3.移苗定植  幼苗有5~6片真叶时,即可移栽。移栽时要特别注意淘汰弱苗、病苗。栽后浇定根水。为了保证全苗,在移栽前施基肥时,应拌入药剂,以防治地下害虫。

4.田间管理  幼苗成活后早施氮肥提苗,使其迅速生长。幼苗长到7~8片真叶时,结合中耕浅培士1次,不让匍匐茎变成侧枝;苗高30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现蕾时结合追肥再培土1次,以使结薯层次增多。其余管理与块茎田地相同。

5.实生薯的选择利用 实生苗后代的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分离,因此必须进行选种。收获前,将病、杂、劣株做好标记,挖除。将性状特别优良的植株进行单收单储,性状基本一致的按类型合并。此外,实生薯一般不带病毒,但不等于在种植期间不感染病毒。实践证明,实生薯在生产上可应用4~5代,代数越长,增产优势就越小。因而要建立供种体系,到4~5代后就进行更替,才能真正发挥实生薯增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