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薯”成日记 > 种薯繁育 > 正文

茎尖病毒脱毒检测

2021-12-07 10:27

2254茎尖病毒脱毒检测.jpg

(1)生物测定-指示植物法生物测定是根据植物病毒在一些鉴别寄主植物(指示植物)上的特异性反应来诊断病毒种类。不同病毒在同一鉴别寄主上可能引起相似的反应,因此常用系列鉴别寄主根据接种反应的组合予以确定。在初步确定所属种类的情况下则应用枯斑寄主植物予以验证。生物测定法通常在隔离的温网室进行。基本操作是:将马铃薯叶片的汁液,通过摩擦、嫁接或昆虫接种在指示植物上,通过观察指示植物的症状反应,确定马铃薯体内有无病毒或带何种病毒。其中,摩擦接种法是最常见和简易的接种方法。

生物测定的方法目前仍然是研究植物病毒新种类和新株系的重要方法之一,早期的植物病毒研究者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试验材料,是我们今天进行检测鉴定研究的重要依据。

(2)酶联免疫吸附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应用抗原(病毒颗粒)能够与特异性抗体在离体条件下产生专一性的反应。样品中的病毒颗粒将首先被吸附在酶联板样品孔中的特异性抗体捕捉,然后与酶标抗体反应。加入特定的反应底物后,酶将底物水解并产生有颜色的产物,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病毒的含量成正比,若样品中不存在病毒颗粒,试验规定的时间内将不会产生颜色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目前生产上通用的检测技术,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快速诊断试剂盒,可在田间条件下进行检测,生产用种可用此方法进行粗略检测。

(3)电子显微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植物病毒的检测和研究,它能直观地观察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主要方法是:将病毒样品吸附在铜网的支持膜上,通过钼酸铵或磷钨酸钠负染后,在电镜下观察。也可用超薄切片的方法,将植物组织经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后,在电镜下观察,可确定病毒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如:存在的部位和排列方式、特征性内含体(马铃薯Y病毒通常在细胞内形成风轮状内含体)、细胞器的病理变化、病变特征等,有助于进一步确证病毒的存在。

(4)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通过这一方法可将极其微量的DNA扩增放大数百万倍,用于DNA检测,极大地提高了灵敏度,理论上可检测到每个细胞分子DNA的水平,这一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病毒的检测鉴定中。随着PCR技术在植物检疫方面的应用,其检出率高、准确性高、操作方便及检疫时间短等优点已充分体现出来,在不断完善、发展PCR技术过程中,这一技术必将在植物鉴定检疫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