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薯”成日记 > 贮藏加工 > 贮藏保鲜 > 正文

块茎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2021-12-24 15:28

马铃薯块茎贮藏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受各种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这些营养物质会发生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块茎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而影响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整个贮藏阶段,块茎内的化学成分也在不断地变化。整个变化过程与块茎的品质和加工利用有关。生理生化变化主要为组织结构的变化、伤口的愈合、块茎的失水、块茎的呼吸作用、块茎贮藏物质和内源激素的变化等。

1块茎组织结构的变化 表皮不断木栓化,通过休眠后在芽眼处形成一个明显的幼芽,并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萌发芽数增多。

2伤口的愈合 收获时除了从匍匐茎脱离处有伤口外,还由于收获过程的机械损伤、运输和分级筛选等过程都会造成一定的擦伤和裂口但是伤口并不持续裂开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就会愈合,从而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病菌的入侵。伤口愈合后在伤口表面形成木栓质,随后产生几层木栓化的周皮细胞把伤口填平。在块茎贮藏之初的2~3周内,温度保持在”

15~20空气相对湿度85%~95%,适当的通风,增加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促使伤口尽快愈合。

(3)块茎的失水  在贮藏过程中块茎的失水是不可避免的但块茎过度的失水会造成块茎的萎蔫,从而降低食用块茎的商品价值和种用块茎的生活力。块茎的失水主要通过薯皮上的皮孔、薯皮的渗透、伤口和芽。不同品种在同样条件下失水速率是有差异的,一般皮厚的品种失水少于皮薄的品种。

(4)块茎的呼吸作用  块茎在呼吸过程中吸收氧气,消耗块茎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释放出热量。这会影响块茎贮藏环境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成分的变化,从而影响贮藏块茎的质量。块茎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因块茎的生理状况、贮藏环境以及品种本身遗传特性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刚收获的块茎尚处于浅休眠状态呼吸强度相对较高,随着休眠的深入,呼吸强度逐渐减弱。块茎休眠结束后呼吸强度又开始升高芽萌动时呼吸强度急剧升高随着芽条的生长,呼吸进一步加强收获后未成熟块茎比成熟块茎呼吸强度高,块茎的机械损伤和病菌的感染也会导致呼吸的迅速加强。温度是影响块茎呼吸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据研究,贮藏温度在4~5时呼吸强度最低,5以上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增强。氧气不足会导致呼吸降低高温下缺氧会导致窒息而造成块茎的黑心。

(5)块茎化学成分的变化  在块茎的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块茎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块茎的食用品质、工业加工工艺程序、成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影响到块茎种用的价值。了解块茎组分在贮藏期间的变化规律,可以进行人为地调控。

①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刚收获块茎的干物质中95%以上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中95%以上是淀粉,此外还有糖、葡萄糖、果糖等在整个贮藏期间,这些成分不停地相互转化。刚收获的块茎糖的含量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块茎的糖含量不断增加,淀粉含量逐渐减少。块茎内淀粉含量在10~15下较稳定10以下淀粉含量下降糖分含量逐渐增加。还原糖的增加使块茎容易发生褐变从而降低加工品质。块茎糖分增加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低温是导致糖分增加的主要因素但是将低温贮藏的块茎放置在室温下贮藏一定时间,会出现糖分减少而淀粉增加的高温回降效应。此外块茎经过长时间贮藏后,在发芽受抑制的情况下(化学方法或去芽),会出现糖化速度逐渐加快块茎糖分含量增加的“衰老糖化”现象这种糖分含量增加是不可逆的自然变化。

②其他成分的变化  块茎蛋白质随着贮藏期的推延而减少但在收获后至休眠期的变化很小,发芽后蛋白质明显减少。块茎内维生素的损失主要在贮藏期间随着贮藏期的延长维生素的含量直线下降。刚收获后的块茎不发芽,块茎中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处于平衡状态。随着贮藏的变化,这种平衡被打破,在休眠期ABA含量高。打破休眠后和芽条生长期间含量又下降。在块茎发芽期间IAA和乙烯含量增加。在整个贮藏期块茎中的酶也发生很多变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物质分解和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