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富民“薯”业 > 产业带动 > 正文

云南省昭通市靖安镇:让群众就业在家门

2021-11-04 09:08

青山拥翠,黄土藏金。昭通是云南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其中昭阳区靖安镇又是昭通马铃薯的一个主产区。

近年来,靖安镇积极响应党的政策,树立产业示范典型,推动全市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把传统小生产做成现代大产业,带动周边“留守”劳动力就近就业,促农增收。

马铃薯不仅是昭通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让广大山区人民群众就近就业可增收的一笔宝贵财富。

领着群众干,带领群众富。为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靖安镇党委、政府着力在支部领富上下功夫,实现支部上山、党员下地,以党组织的引领力、向心力和核心力来带动合作社发展,做到每位党员都有包保户都有责任田,一改过去马铃薯种植的“散、小、弱”劣势,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之路,切实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了就业难题。

松杉村村支书洪明勇说:“自从我们松杉村西魁梁子着力打造洋芋帝国以来,给我们解决了本地就近务工老龄化这个问题,让我们的老年人能够实现就近务工。”

收入可观,干劲十足。松杉村村支书洪明勇说,当地百姓在马铃薯示范基地务工,每天有80-100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可以赚3000元左右。

罗文礼是松杉村九组的村民,他说,在当地政府的温暖关怀下,他家今年承包了80余亩地用于种植马铃薯,帮助他解决了就业这一实际困难,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盼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近年来,当地较年轻的劳动力大多已外出务工,剩下的就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就选择就近就业。眼下,成片的马铃薯开始从地里冒出嫩芽,除草、挑苗等一系列工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带动了当地300多人就业增收。

“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的关怀和帮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以来,给当地留守在家照顾孩子的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 今年50岁的村民戴申平说说道。

“我们出来在这里做,有企业支持我们,赚点钱可以补贴家用,还是很好的。”松杉村二组村民小组长贾中露高兴地说。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再加上先进的产业发展模式,5万亩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带动了6个自然村627户农户发展洋芋种植,种植面积达15000亩,是昭阳区洋芋产业的中心区域。松杉村西魁梁子15000亩马铃薯种植,有5000亩是种植种薯,每亩产量1500公斤,和计产量有7500吨,按3800元/吨价格计算产值到达了2850万元,剩余的10000亩商品薯每亩可产马铃薯2000公斤,产值2万吨,按1600元每吨价格计算产值也有3200万元。整个西魁15000亩的马铃薯年产值可以达到6050万元。当地群众在整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土地合作社是以每亩150元一年费用进行土地流转,在发展马铃薯产业中,群众还可以得到每亩1000元合计不超过4000元的产业扶持金直接参与入股合作社分红,同时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每天也有80元的工资,通过土地流转、股本入股和给合作社打工,人均年收入不低于40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