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海拔高度差异较大,生态垂直变化,马铃薯在云南省可以多季栽培,周年生产,鲜薯上市时间长,常年均有鲜薯供应,因此,可保证加工企业常年生产,增加设备利用率,降低成本,此外,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部,面向东南亚,与越南、老挝、缅甸交界,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对接,为云南省马铃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显然,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品种,且秋冬和早春是目前云南省具有明显优势的马铃薯生产季节,此优势的充分利用和发挥也必须依赖品种的改良和创新,虽然马铃薯在云南省种植历史悠久,但科研和育种相对滞后,种植品种一直以引进筛选品种为主,直到2001年,才开始有通过省级审定的自育品种。经过多年的生产应用,目前,云南省马铃薯品种资源主要有4种类型。
(1)自选育和引进并经多年种植的品种资源 该类型品种资源是云南省马铃薯品种的主体之一,有米拉、会-2、中甸红、丽薯1号、丽薯3号、丽薯4号、丽薯5号、品比4号、宁蒗1号,宁蒗2号、宁蒗3号、90单选、昭农2号等。这些品种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选育而来:丽薯1号、丽薯3号、90单选等是从引进的实生种子后代中选育而来;中甸红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当地农家品种红眼中选择优良单株繁育而成;米拉是引进并多年种植的品种。这类品种的特点是高产、适应性强,在省内各地区的不同季节均可种植,是食用和饲用型品种,难以加工利用。
(2)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选育的品种资源 CIP作为世界马铃薯基因库,在马铃薯遗传资源创新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加之云南省的生态条件与国际马铃薯中心所在地秘鲁的生态条件相似,所以自1985年中国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开展合作研究以来,从引入的大量资源材料中选育出的品种对云南的气候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从而构成了目前云南省马铃薯生产品种的主体。有合作88、合作23、合作152、合作84、合作897、榆薯CA、品系3221、品系3258、PB06、CFK69.1、I-1085、CIP906等。这些品种有的因晚疫病抗性下降,有的因麻味太重等原因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其中以合作88最为成功,该品种用I-1085作为母本,BLK2作为父本杂交后育成,1995年被审定成为新品种并进入云南省农业推广体系。合作88具有抗病、高产、薯形好口性较好、适合炸片等优点。
(3)地方品种资源 云南省的生态气候多样和社会环境相对封闭,在高寒山区、热带河谷区还保存着许多各具特色的马铃薯地方品种资源。这些资源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但种植面积很小,从几公顷到几十公顷不等,如剑川红、鹤庆红、小乌洋芋、大乌洋芋、转心乌、小糯洋芋、腾冲红、邱北紫芋、河坝洋芋、粑粑洋芋、东川马脚杆、罗统紫芋、江川紫等。这类品种资源多为彩色马铃薯,紫皮或红皮,紫心或红心,食味很好,但抗病性差、产量低,且大多数无法考证其来源。虽然不能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但对当地气候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是宝贵的资源创新材料,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
(4)国内外引进品种资源 不包括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品种,有威芋3号、紫花白、早大白、内薯7号、中薯3号、中薯4号、中薯5号、春薯3号、春薯4号、昆引6号、台湾红皮、东农303、尤金、超白、粉吹雪、布尔班克、宾杰等,这些品种的绝大部分很难适应云南多雨潮湿和短日照气候条件,而威芋3号是从贵州威宁引进,因与云南生态条件相似,在云南有一定的种植面积。这种类型的品种资源具有早熟、薯形好、加工品质优良等性状,与前3类资源具有较强的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