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传奇“薯”族 > 种质资源 > 主要种类 > 正文

马铃薯野生种种类及特性

2021-12-30 16:02

腺毛薯

二倍体种,产于南美。叶片上有长和短两种腺毛,能黏住传毒介体如蚜虫等,使其失活,减少病毒传播。


稀毛薯(S.pinnatisectum)。

二倍体种,产于墨西哥中部。属于非浅裂叶类型,叶子深裂,有数对非常狭窄的线形小叶,最高可达9对。花冠有相当宽的花瓣,好像深裂轮状花冠的过渡类型。浆果圆球形。多分布在海拔1800~2400m地带。具有对于晚疫病较好的抗性。其染色体经加倍后,可与四倍体种杂交结实。


S.brevidens

二倍体种,分布于智利的中南部到南部、阿根廷的Nahuel Huapi省。是一个多形态种,一般具有中等密度的茸毛,花柄节高,离花萼基部2~4mm,花萼很短(0~0.5mm),花冠天蓝色,浆果球状。含有抗马铃薯卷叶病毒病和重花叶Y病毒病的基因,并具有耐霜冻特性。


多疣薯(S.verrucosum)。

二倍体种,分布于墨西哥中部到南部。小叶、有叶柄。花冠裂片界限明显,边沿向内卷曲。浆果有白色疣状突起。抗晚疫病、癌肿病及马铃薯X、Y花叶病毒病。耐寒。块茎有香味。


其他重要野生种无匍枝薯和孔目松薯


马铃薯野生种除了少数六倍体和四倍体外,大多数为二倍体,且多数自交不亲和,只有少数野生种可和栽培种直接杂交,大部分杂交困难,可通过染色体加倍、或利用桥梁品种,或栽培品种的双单倍体、或体细胞融合等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