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收获直关系到产量和安全贮藏。只有做好收获准备、收获过程安排和收获后处理等各种环节,才能避免因收获不当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收获是田间作业的最后环节,收获质量的高低是影响产量和商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适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法收获,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才能丰产丰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收获前的准备:
收获前应检修好收获农机具,准备好足够包装,一般采用塑料网袋运贮,还要准备好入窖前商品薯和种薯的临时预贮场地等。
2.促进薯皮老化:
收获前7~10天应停止浇水,以促进薯皮老化,降低块茎内水分含量,以增强其耐贮性。
3.收获前田间植株处理:
收获前地上部茎叶尚未枯萎时,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处理:一是压秧的方法,在收获前一周用磙子把植株压倒,造成轻微创伤,使茎叶营养迅速转入块茎,起到催熟增产作用。二是普遍采用的割秧方法,在收获前3~7天采取机械杀秧的方法把地上植株割倒,清除田间残留枝叶,以免病菌传播,留茬10~20厘米,有利于土壤水分蒸发,便于收获。三是化学杀秧的方法,在收获前15天喷施立收谷130~150ml,促使植株营养向块茎转移,7天后二次喷施立收谷100~120ml,待植株彻底枯死即可收获,如枯秧高大可结合机械杀秧清除田间残留枝叶。收获时土壤湿度以块茎干净不带泥土最佳。
4.选择适宜收获天气:
收获要选晴天,使块茎收后可适当晾晒干燥。块茎在秋立气爽的阳光下其表皮水分易晒干,带病菌和虫蛀的块茎可表现出特征和特点,易被发现剔除。
5.避免收获机械损伤:
收获方式可用机械收获,也可用人力挖掘。不论用什么方式收获,第一收获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如发现损伤过多时应及时纠正;第二若土壤粘重应适当晾干再拾捡装袋,但不要在烈日下曝晒。
6.收获后包装运输:
在田间要将病虫伤害及机械伤害的块茎剔除,进行分级包装。破损、病薯应单独装袋存放。运输途中应注意防止机械损伤、风吹和日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