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薯9号
品种来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2011年用387521.3作母本,用APH-RODITE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审定情况: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国审薯2011001.
特征特性:中晚熟种,出苗至成熟120天左右。株高86.6~107.4厘米,分枝多,中后期生长势强。茎紫色,叶深绿色,花冠浅红色,有黄绿色五星轮纹,无天然果。结薯集中、均匀,薯块椭圆形,表皮红色,有网纹,薯肉黄色,芽眼浅,商品薯率达82.2%以上。植株田间抗晚疫病,抗马铃薯X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病和马铃薯卷叶病毒,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其抗旱性表现突出。干物质含量为25.72%,淀粉含量为19.76%,还原糖含量为0.253%,维生素C含量为23.03毫克/100克鲜薯。蒸、煮、炒、炸加工后口感俱佳。
产量表现:一般水肥条件下每667平方米产量为2250~3000千克,高水肥条件下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3000~4000千克。
栽培要点:选择中等以上地力、通气良好的沙壤土种植。秋季结合深翻,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纯氨6.21~10.35千克、五氧化二磷8.28~11.96千克、氧化钾12.50千克。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采用起垄等行距种植或等行距平种,播深8~12厘米,行距70~80厘米,株距25~30厘米,种植密度为3200~3700株/667米2,播种量为130~150千克/667米2.苗齐后,结合除草松土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培土3~4厘米;现蕾初期进行第二次培土,厚度达到8厘米以上,并追施纯氮0.69~1.15千克/667米;现蕾后至开花前,结合施肥进行第一次浇水,生育期浇水2~3次;开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在生育期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病株,并进行药剂防治。
适宜地区:适宜在山西、内蒙古、青海省东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等一季作区作为晚熟鲜食品种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