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中国的安家落户并非一帆风顺,遭遇了强有力的竞争者。在华北和东南地区,小麦、水稻和玉米已然构建了稳固又完善的粮食供给体系,乃至马铃薯迟迟不能在主粮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最终耐寒耐旱、对土壤肥力不苛求的马铃薯在土地贫瘠、干旱少雨的西北部地区找到了它的立身之地。
西北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得其他谷物很难良好地生长,却恰好给了抗逆性强的马铃薯一个充足的发展空间。加上这一地区普遍缺粮的现状,人们对粮食有着迫切的需求。很快马铃薯就和这一地区的主粮作物小米和玉米打成了平局,且在原先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等高寒地区普遍种植,成为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作物,对于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西北地区以外,马铃薯也在中国的东北,以及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地的山区深深地扎下根。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马铃薯带着满满的生机与活力不请自来,在进驻中国的四百多年里,对中国极限土地的开发利用、生态的和谐平衡、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国民饮食生活的丰富多彩等均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