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毒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危害也较严重,一般使马铃薯减产20%~50%,严重的可达80%以上,目前主要是马铃薯花叶病毒病和马铃薯卷叶病毒病两种。马铃薯花叶病毒病普遍分布于世界和我国的马铃薯产区,在我国尤以南方发生严重。
1.传播
马铃薯病毒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病害发生重。初侵染源主要是带毒种薯,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毒,有利于病害的扩展。
2.农业防治
(1)生产和采用无毒种薯 各地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建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推广茎尖组织脱毒。
(2)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当地主要马铃薯病毒病选用品种。
(3)防治蚜虫 生育期间及时防治蚜虫。
(4)改进裁培措施 留种田远离茄科作物,及早拔出病株,合理施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肥、钾肥;控制灌水,勤中耕培土。
3.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40%吗啉胍·羟烯腺·烯腺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3.95%三氮唑核苷·铜·锌水乳剂50倍液,或1.5%植病灵Ⅱ号乳剂1000倍液,或7.5%菌毒·吗啉胍水剂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