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富民“薯”业 > 产业带动 > 正文

“马铃”花开富兴安

2021-11-02 10:56

与马铃薯近30年的缘分,缘于她对这个事业的挚诚热爱。自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后,她就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马铃薯研究这项事业,一腔热血倾注于马铃薯,这一干就是30年。她从普通的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基层员工到全国劳动模范,一路风雨阴晴,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马铃薯繁育事业,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科研创业之路。她就是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室主任、马铃薯创新研究室带头人吴凌娟。

 马铃薯脱毒种薯一直是大兴安岭地区的优势品牌,吴凌娟和她的团队通过近30年坚持不懈、努力钻研,通过利用茎尖剥离、组织培养和病毒检测等技术,研究出了一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适宜本区域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大兴安岭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技术体系,实现了本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工厂化繁育,开创了大兴安岭地区冷凉型农业发展的新模式——脱毒马铃薯产业化。

 近些年,通过利用该技术,由本区域繁育出的脱毒种薯因其质量好,已远销国内23个省市,为本区域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现已成为本区域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大兴安岭地区通过该技术累计生产出脱毒微型薯3000万粒,原种生产量为1500万公斤,累计实现产值8790万元,按脱毒种薯平均增产30%计算,五年来,应用该技术繁育的脱毒种薯共增收马铃薯5.1亿公斤。繁育的“中大一号”“早大白”“尤金”“中薯5号”和“费乌瑞它”等品种畅销到了全国21个省份。截至2016年年底,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200多万亩,累计增加经济效益20多亿元。

       作为马铃薯育种专家,吴凌娟带领课题组成员先后选育出了马铃薯新品种3个,分别为“中大一号”、“兴佳2号”和“兴佳3号”。其中利用马铃薯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的“中大一号”的淀粉含量达到18%以上,已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选育的“兴佳2号”,由于其产量高,抗逆、抗病性强,现已在本区域和南方二作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已达80多万亩,累计增产50多万吨,为当地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吴凌娟和团队研究出的“马铃薯机械大垄高产栽培技术”,现已在本区域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使本区域的马铃薯单产水平提高10%以上,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她和团队研究并生产出了马铃薯病毒检测所需要的高效价抗血清,改进了马铃薯病毒、类病毒检测技术,使所在单位成为“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些年,吴凌娟所带的团队,始终秉承“把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让科研成果惠及到农户”的团队理念,积极投身科技服务。作为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的一员,多年来,她所带的团队不仅为多家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还为本区域的多家农场和农户给予经常性技术咨询服务和田间技术指导,着力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对提高本区域马铃薯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