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兰州人的早晨是牛肉面味的,那么定西人的早晨属于洋芋格格。“格格”是定西方言里“角角”的发音,洋芋格格,就是定西版的韭菜盒子,馅换成了洋芋,感受一下双层碳水的快乐。擀好面皮,包馅,再捏一个漂亮的花边,定西人一天的生活就在土豆的香味里铺开。
除了洋芋格格,如果你在定西还看到洋芋叉叉、洋芋夋夋、洋芋糅糅等叠词美味,看到梯田上“洋芋开花赛牡丹”的花海斑斓,看到紫土豆、红土豆、“黑美人”,看到各处的“薯山薯海”,千万不要感到奇怪。有人说,定西人天天吃洋芋,顿顿有洋芋,一顿没吃洋芋,也可能吃的是洋芋粉条。这话并不夸张,定西,正是洋芋生长的乐土。
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都是定西的“薯都名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0万亩以上,占全省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年产稳定在500万吨以上,更是接近甘肃马铃薯总产量的一半,在全国市(州)中居首位。
定西的安定区和渭源县,一个是“中国马铃薯之乡”,一个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定西马铃薯不仅面积大、产量高,而且质量也属一流——薯块大、薯皮光滑、淀粉含量高、口感好。不管是兰州的马三洋芋片,还是国外的快餐薯条,大都用的是定西出产的马铃薯。
定西的土壤贫瘠,气候干旱,为什么能成为马铃薯生长的天然场所?
定西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多样、复杂的地势,为洋芋提供了从“婴儿房”到“病房”,再到“卧室”等各种房型;其次是干旱少雨,有利于马铃薯呼吸发育,雨水集中在盛夏,是适时喝水“长个子”;要长得俊俏,也不能少了微量元素,这里土壤层厚质松,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正适合马铃薯补充营养。
曾经的 “救命薯”,如今的“金蛋蛋”,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定西人兴修梯田,扩大、改良种植,恁是把这个曾经“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打造成了如今的“中国薯都”。
定西连续多年举行中国马铃薯大会。在马铃薯大会上,既能看到马铃薯馒头、饼干、挂面等主食化产品,还能看到108道不同菜品组成的马铃薯“将军宴”——土豆鱼翅、土豆甲鱼捞饭、太极洋芋羹、刺身洋芋、土豆披萨、土豆冰淇淋……
在定西,经常可以听到那句笑谈:“定西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放到全甘肃也不夸张。更是有前人在饥饿年代总结:“甘肃人的命都是洋芋给的”,放在今天说,也没说错。
编辑:董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