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根是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器官,同时还有固定植株的作用用块茎种植长出来的根为须根,块茎萌芽后,当芽长了3~4cm时,从芽的基部发出根来,构成主要吸收根系,称初生根。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cm左右,称匍匐根。初生根先水平生长,约到30cm,然后垂直向下生长。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cm,一般不超过70cm,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m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
早熟品种的根系一般不如晚熟品种发达,而且早熟品种根系分布较浅,晚熟品种根系分布广而较深。所以种植时要根据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属性和根系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株、行距,才能获得高产。
用种子种植时植株有主根和侧根,根的分枝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多。主根为圆锥形伸入土中,适宜种植条件下,用种子种植的植株(实生苗)的根系也很发达。
根起源于茎内,由靠近维管系统外围的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的分裂活动发生,若芽组织老化则更深入到较内部的维管形成层附近才发生。由于马铃薯根的这种内生性,所以它的发芽期占时很长,春播一般在播后30天左右出土;秋播即使用3~4cm长的大芽播种,也要10天左右。发芽期对土壤的温、湿、气要求也较严格。播种后若长时间低温或土壤过于干燥,则根系发生和生长缓慢,常成为影响栽培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