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富民“薯”业 > 产业带动 > 正文

“我们种的是生态马铃薯”

2021-11-01 11:28

 在贵州省习水县桃林镇龙凤村的马铃薯田里,杜冰颜望着刚出土的薯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春播秋收,7月份上市,华北早熟的马铃薯已经占领市场,自己种植的生态、绿色马铃薯能否被消费者认可,能否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一席之地,杜冰颜心里也很是忐忑。

       杜冰颜是湖南邵东人,因为在贵州工作、创业近10年,早已深爱上了贵州这个第二故乡。他常说:“我在贵州遇到的都是‘贵人’。我比80%的贵州人要了解贵州,比90%的贵州人更热爱贵州。”

       “贵州的山区太穷了,老百姓太可怜了。有次我去一山区考察,中午在一苗族老乡家吃饭,只有几颗小白菜和一小碟辣椒蘸水,没有鸡蛋更没有肉(当时老乡还有一不到3岁的小孩)。我心里就想,在城里人琢磨要减肥要少吃肉时,这里的老百姓却连吃肉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决定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这里的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贵州一些偏远的农村大多是青山绿水,人们世世代代都是使用农家肥,当地土壤几乎没有污染,非常适合发展生态、有机、绿色优质马铃薯的种植。一业兴则百业旺,但愿马铃薯能带给龙凤村的老百姓好的收入。”杜冰颜如是说。

       龙凤村位于习水县桃林镇东南面,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距习水县城111.2公里,拥有耕地2515亩。全村现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和少量的马铃薯,农业结构单一,没有特色产业。

       杜冰颜表示,尽管龙凤村交通落后,群众家底薄,农业种植水平低下,但当地群山环绕的近3000平方公里内无污染源,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为此,他任法人代表的贵州盈泰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当地的一位退伍军人及一位残疾创业人士牵头共同成立了贵州习水县龙凤马铃薯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高产马铃薯产业。

       现在,杜冰颜提出了“特色产业改变家乡”的发展理念。今年,龙凤马铃薯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了订单农业合作模式,合作社核心种植马铃薯120多亩,为薯农提供种子、专用肥料和种植技术,并协议签约全部回收。这样,一亩地要是能达到5000斤以上,每亩地农户就有2000来元的收入,远远超过他们往年种玉米600-700/亩的收入。

       对未来的发展,杜冰颜已是成竹在胸:一是要引入丽薯、荷兰十五、青薯等优质种薯,淘汰老百姓种植多年的老品种;二是逐步发展机械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引入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提高亩产量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杜冰颜说,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和一个地区的发展而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微弱的。因此,他希望当地政府能酌情给予支持、帮助,为生态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配套项目资金,协助解决制约当地产业发展的交通运输、农业保险、基础设施(机耕道、灌溉设施、农业机械等)、贫困户农资种子、合作社建设等难题,让龙凤村和周边村镇更多的贫困百姓早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