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薯”成日记 > 贮藏加工 > 加工增值 > 正文

马铃薯全粉——品质虽好,加工不易

2021-11-24 11:23

马铃薯全粉营养丰富,品质好,加工需掌握好以下制作加工工序:
  (1)原料选择。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其干物质含量、薯肉色泽、芽眼深浅、还原糖含量、龙葵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含量都有明显差异。干物质含量高,则出粉率高;薯肉白,则成品色泽浅;芽眼多又深,则出品率低;还原糖含量高,则成品色泽深;龙葵素含量高,则去毒素的难度大,工艺复杂;多酚氧化酶含量高,半成品褐变严重,则成品色泽深。因此,生产马铃薯全粉须选用芽眼浅、薯形好、薯肉色白、还原糖含量低和龙葵素含量少的品种。加工时,将选好的原料送入料斗中,经输送机,对原料进行称量,同时进行挑选,除去带霉斑薯块和腐块。
  (2)清洗。马铃薯经干式除杂机除去沙土和杂质,随后送至清洗机中清洗干净。
  (3)去皮。清洗后的马铃薯按批量装入蒸汽去皮机,在5~6兆帕的压强下加温20秒,使马铃薯表面生出水泡,然后用流水冲洗外皮。蒸汽去皮对原料形状没有严格要求,蒸汽可均匀作用于整个马铃薯表面,大约能除去0.5~1毫米厚的皮层。去皮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由多酚氧化酶引起的酶促褐变,可添加褐变抑制剂(如亚硫酸盐),再用清水冲洗。
  (4)切片。去皮后的马铃薯被切片机切成8~10毫米的片(薯片过薄会使成品风味受到影响,干物质损耗也会增加),并注意防止切片过程中的酶促褐变。
  (5)预煮、蒸煮。断粒蒸煮的目的是使马铃薯熟化,以固定淀粉链。先进性预煮,温度为68℃,持续15分钟后进行蒸煮,温度为100℃,时间为15~20分钟。之后在混料机中将蒸煮过的马铃薯片断成小颗红,粒度为0.15~0.25毫米。
  (6)调整。马铃薯颗粒在流化床中降温,温度为60~80℃,直到淀粉老化完成。要尽可能使游高淀粉降至1.5%~2.0%,以保持产品原有风味和口感。
  (7)干燥、筛。经调整后的马铃薯颗粒在硫化干燥床中干燥,干燥温度为进口140℃,出口60℃,水分控制在6%~8%。物料经筛分机筛分后,将成品送到成品间贮存,不符合粒度要求的物料,经管道输送至混料机中重复加工。
  (8)包装。成品间的马铃薯全粉经自动包装机包装存放待销,或做成系列产品。
  以全粉为原料,经科学配方,添加相应营养成分,可制成全营养、多品种、多风味的方便食品,如雪花片类早餐粥、肉卷、饼干、牛奶土豆粉、肉饼、丸子、饺子、酥脆魔术片等;也可以用全粉作为“添加剂”,制成冷饮食品、方便食品、膨化食品及特殊人群(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食用的多种营养食品、休闲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