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收获以后,仍然是一个活动的有机体,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仍进行着新陈代谢,这是影响马铃薯贮藏和新鲜度的主要因素。马铃薯的块茎收获以后,休眠与萌发过程分为三个阶级。
1.第一个阶级称薯块成熟期,即贮藏早期。表现为薯块表皮尚未完全木栓化,薯块内的水分迅速向外蒸发,由于呼吸作用旺盛和水分蒸发显著增多,使薯块重量显著减少,加以温度较高,容易积聚水汽而引起薯块的腐烂。约经20~35天的后熟作用后,表皮充分木栓化,随着蒸发强度和呼吸强度的逐渐减弱,而转入休眠状态。
2.第二个阶级称为薯块静止期,或深休眠期,即贮藏中期。在这一时期,薯块呼吸作用减慢,养分消耗减低到最低程度。如果在适宜的低温条件下,可使薯块的休眠期保持较长的时间,一般可达两个月左右,最长可达四个多月。如控制好温度,可以按需要促进其迅速通过休眠期,也可延长休眠期,进行被迫休眠。
3.第三个阶级为休眠后期,也称萌芽期,即晚期。此时马铃薯的休眠终止,呼吸作用又转旺盛,同时由于呼吸产生热量的积聚而使贮藏温度升高,促使薯块迅速发芽。此时,薯块重量减轻程度与萌芽程度成正比。期间如能保持一定的低温条件,并加强贮藏所通风,使包装内的O2和CO2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可使块茎处于被迫休眠状态而延迟萌芽,这对增加马铃薯的保鲜贮藏期十分重要。因为发芽会使马铃薯块组织中所含的大量淀粉转化和造成外观萎蔫,同时马铃薯发芽部位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销售、加工损失,甚至完全失去食用价值。
4.贮藏期间,马铃薯所含淀粉与糖能相互转化,这些转化受温度制约。在低温时,块茎中的糖分逐渐增加。这是因为呼吸作用转慢,糖作为基质在呼吸时的氧化比组织内淀粉水解的速度慢得多,所以形成的糖未被消耗而积累在组织中。相反,在高温下糖分又合成为淀粉,呼吸所消耗的糖也相对增加,因此糖分含量不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