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青海高原的山川里,农民们正在忙碌地播种。每年的春耕,也是我最忙碌的时候,王舰穿梭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马铃薯。每到这个时候,青海省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舰站在田野里就仿佛看到了秋天丰收的时候马铃薯像“金豆豆”一样躺满田野,农民脸上挂满了笑容,连风的味道都带着喜悦。在青海省的乡镇,许多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王土豆”。
马铃薯是青海省重要的高产粮菜兼用优势作物,在全省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海马铃薯70%的种植基地位于东部贫困山区。长期以来,青海马铃薯除作为产区农民口粮外,50%以鲜薯销售。马铃薯种植是带动青海省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对增加产区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推动青海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1985年,王舰在青海省平安县洪水泉乡实习,长期同那里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看着大家每天很辛苦地劳作,但是马铃薯的产量依然不高,许多人家甚至还吃不饱肚子。我当时就有一个愿望,要努力学习,用科技的力量提高马铃薯的亩产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青海省马铃薯茎尖脱毒繁种技术研究在全国起步较早,通过我参与实施的“欧援青海马铃薯发展项目”使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完善和推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25年来,王舰带领团队,用科技的力量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安全,守住农民口粮的底线,保证了青海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的基本面,马铃薯种植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青海因海拔高、风速大、日照长、气候冷凉和传毒介体少等特点,种薯质量享誉全国,历来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之一。1998年,开始在湟源县建设国内海拔最高的马铃薯实验站。目前青海省马铃薯高山实验站已经成为国内海拔最高(3000米)、设施最完善的马铃薯高山实验站,对推动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特别是种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3至4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王舰团队向青海省果洛州、玉树州、海东市等地区捐助了种薯110余吨,极大地鼓励了当地政府和农民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春耕生产工作。
2010年,王舰首先提出了“青海-中国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天然家园”的设想,主持建立了以脱毒马铃薯微型薯高山大田直播技术为核心的省、县、乡、村四级种薯生产体系和病毒检测为核心的质量监测体系,积极推广脱毒马铃薯技术成果,先后主持省级“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及农业部“青海省马铃薯脱毒中心”建设。目前,青海脱毒马铃薯的覆盖率走在了全国最前列,达到了90%,青海的种薯也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做到了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我们通过建立“温室杂交、高山繁种、多生态区选择和早代扩繁”的高原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了高产、抗旱、抗病广适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在2017至2020年在9省区推广面积达2867万亩,农民增加收入10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