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薯”成日记 > 良种选育 > 正文

马铃薯四体遗传特性

2021-12-07 11:17

2265 马铃薯四体遗传特性.jpg

马铃薯栽培种基本上都是同源四倍体,遗传行为遵循同源四倍体的四体遗传规律。该遗传方式增加了性状分离的复杂程度,4条同源染色体中,每条染色体上的显性等位基因的不同数目,控制着同源四倍体的3个杂合子(AAAa、AAaa、Aaaa)和2个纯合子(AAAA、aaaa)类型的出现。从遗传学上来说,这5个可能的基因型按显性等位基因的数目分布称为全显性(AAAA)、三显性(AAAa)、双显性(AAaa)、单显性(Aaaa)和无显性(aaaa)。

马铃薯遗传背景狭窄是育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度杂合的四倍体马铃薯中隐性基因表现频率低,所以有很多有害的等位基因被隐藏在四倍体中,而有利的等位基因也很难重组到一个四倍体中,与四倍体比较,二倍体马铃薯基因组简单,易于进行遗传分析,可以通过不断自交将有害基因剔除,因而被广泛应用。马铃薯起源中心存在着丰富的二倍体马铃薯资源,二倍体中含有大量的抗病虫和抗逆境的基因,如抗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疮痂病、黑胫病、癌肿病、块茎蛾、马铃薯甲虫、根结线虫、胞囊线虫及抗寒冷,耐热、耐盐等的基因;还有许多优良品质性状基因,如早熟、高干物质、富含类胡萝卜素,低还原糖及抗低温糖化等特性基因,发掘和利用这些基因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引进始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育种家们从美国、英国、苏联、东欧等国家和国际马铃薯中心先后引进了一批马铃薯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育成了许多品种,如巫峡、多子白、小叶子、疫不加、白头翁等,并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种植,而这些品种又成为我国马铃薯育种家最常用的亲本,用这些亲本育成了80多个品种,并创造了几百份有不同特性的优良亲本。根据不同的栽培区域,育种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就全国范围而言,高产、稳产、抗病、耐储和优质是最重要的育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