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脉的物产并不丰富,马铃薯的驯化成功对于印第安人来说,简直就是上天的礼物。他们亲切地称呼马铃薯为“巴巴司”,即“生命的食品”,并成为古代印第安人艺术创作的主要元素。在秘鲁的印度安古墓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绘有马铃薯图案的陶器,还象征性地画上了马铃薯块茎的芽眼,他们还把马铃薯拟人化,尊奉为“丰收之神”。
虔诚祭祀土豆神
马铃薯在古代南美洲印第安人的生活中意义非凡,他们用烤熟一只土豆所需的时间作为计时单位。如果某一年马铃薯歉收,古代印第安人就会为自己怠慢了“土豆神”而自责。这个时候,妇女用马铃薯的茎叶花朵把自己装扮得花枝招展,儿童拿着马铃薯跳起舞蹈,部落要举办盛大的祭祀来完成自身的救赎。不过说起来,当时的祭祀十分残忍,不仅要杀牲口,还要杀掉童男童女,大概到了15世纪或者16世纪,杀人的习俗才消失。
战时,古印第安人出征打仗,士兵身上都背着一个大木桶,木桶里装满了土豆粉,饿的时候,就用土豆粉煮汤。不打仗的时候,古印第安人还能把土豆粉掺上盐和辣椒,加水混合摊成土豆饼,放在石头上烤熟。
马铃薯是古代印第安人商业贸易的主要商品,也是古代印第安人祭祀祖先必不可少的供品之一。可以说,马铃薯和玉米、甘薯一起直接供养了伟大的印加文明,马铃薯更是与玉米合称为“并蒂开放的印第安古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