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套作栽培可以提高光、温、水、气、肥等各项因子的利用效率,比单作得到更多的收获量,还能抑制杂草滋生和病虫害蔓延,减少农药使用,起到生态防治的作用。马铃薯间套作栽培要遵循株型高矮搭配、根系深浅搭配、作物阴阳搭配的原则,在栽培措施上还应注意合理安排间套作物的播种期和移栽期,施肥时要同时考虑间套作物,种植密度要适宜。目前,马铃薯间套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薯粮间作套种:薯粮间作套种应用最普遍的是马铃薯和玉米间套作。马铃薯应选择早熟、株矮、直立的品种,适时早播,提前做好种薯催壮芽处理,终霜前一个月及早播种,争取早出苗、早收获,马铃薯收获后就地开沟将茎叶埋入土中,将薯秧压青并给玉米培土。春玉米选用晚熟高产品种。将玉米大行间的土壤整平,提前育苗再移栽。冬马铃薯可采用甘蔗-马铃薯-玉米冬春连套作栽培模式,冬季在甘蔗种植地套种马铃薯,春季采收马铃薯后,再继续套种玉米。冬马铃薯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种植,出苗时间一般15天左右,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一般需60~70天。马铃薯株高45~60厘米,在此阶段甘蔗处于幼苗期,植株较矮,因而马铃薯和甘蔗之间的生长能够相互协调。马铃薯收获后,2月下旬或3月初种植早熟玉米,3月气温上升,玉米生长加快,而秋冬甘蔗萌芽后的1—3月,甘蔗幼苗生长很慢,4月下旬以后,植株生长才较快,因此,3—5月最适合玉米的生长。该栽培模式中,甘蔗、马铃薯、玉米之间都能错开主作物与间套作物的旺盛生长期避免争肥、争水、争空间、争光照的矛盾,能够较好地协调生长。
(2)薯菜间作套种:在蔬菜产区,薯菜间作套种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薯瓜间作套种,瓜类主要有南瓜、西瓜、冬瓜等。马铃薯与直立型菜类间作套种,如与茄子、辣椒、姜等生长期长的直立型作物间套种都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同时在播种马铃薯的同时或稍后几天,在马铃薯行间播种耐寒速生蔬菜,如小白菜或菠菜。这种模式能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
(3)薯粮菜间作套种:马铃薯除与粮食作物或蔬菜间作套种外,还可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如马铃薯、玉米、大荚豌豆间作套种旱作组合模式是利用玉米和马铃薯两季作物的时间差,套种一季高档蔬菜(大荚豌豆),并在玉米收获后,截留1米高的秸秆,供大荚碗豆茎须上爬生长,实现“空间”利用的一种种植模式。第一茬播种马铃薯,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大寒节气)播种,5月上中旬收获。第二茬种植玉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马铃薯垄间套种玉米。第三茬播种大荚豌豆,8月上中旬套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该种植组合中3种作物全生育期410~420天,可充分利用温凉地区的光、温、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