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马铃薯粉皮

2021-12-21 09:29

2312土法制作马铃薯粉皮.jpg

粉皮是淀粉制品的一种,其特点是薄而脆,烹调后有韧性,具有特殊风味,不但可配制酒宴凉菜,也可配菜作汤,物美价康,食用方便。粉皮的加工方法较简单,适合于土法生产和机器加工。

(一)圆形粉皮

圆形粉皮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作坊粉皮制品,优点是加工工艺简单,适合小型作坊加工;缺点则是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差,不适合批量生产。

1.工艺流程:马铃薯淀粉→调糊→成型→冷却→漂白→干燥→包装→成品。

2.操作要点:

(1)调糊。取含水量为45%~50%的湿淀粉或小于13%的干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各50%),加入黏度较高的甘薯淀粉(占总粉量的4%)。用95℃的热水打成一定稠度的熟糊,40目滤网过滤后加入淀粉中,再用干淀粉质量的1.5~2倍的温水慢慢加入,并不断搅拌成糊,加入明矾水(明矾300g/100kg淀粉)。食盐水(食盐150g/100kg淀粉)搅拌均匀,调至无粒块为止。将制备好的淀粉糊置于均质桶中待用。

(2)定型。机制粉度的成型是利用一环形金属带,淀粉糊由均质桶流入漏斗槽(本质结构槽宽350~400mm),进入运动中的金属带上(粉皮的原薄可调整带速和漏斗槽处的金属带的倾斜角度),淀粉糊附在金属带上进入蒸箱(用金属管组成的加热箱,可利用蒸汽或烟道加热使水升温至90℃~95℃成型,水温不能低于90℃,以免影响粉皮的产量和质量,但温度不能过高,否则将使金属带上的粉皮起泡,影响粉皮的成型。

(3)冷却。采用循环的冷水,利用多孔管(管径为10mm,孔径为1mm)将水喷在金属带粉皮的另一面上,起到对粉皮的冷却作用(从金属带上回流的水由水箱流出,冷却后循环使用)。冷却后的湿粉皮与金属带间形成相对的位移,利用刮刀将湿粉皮与金属带分离进入干燥的金属网带。为了防止粉皮粘在金属带上,需利用油盒向金属带上涂少量的食用油。

(4)烘干。湿粉皮的烘干是利用一定长度的烘箱(20~25m)、多层不锈钢网带(3~4层,带速同金属带基本同步)利用干燥的热气(125℃~150℃,采用散热器提供热源)通过匀风板均匀地将粉皮烘干,水分控制在14%以下。由于网带的叠置使粉皮在干燥中不易变形。

(5)切条。粉皮在烘箱中烘至八成干时(在第三层),其表面黏度降低,韧性增加,具有柔性,易于切条。可利用组合切刀(两组合或四组合),根据粉皮的宽窄要求,以不同速度切条,速度高为窄条,速度低为宽条,切条后的粉皮进入烘箱外的最后一层网带冷却。粉皮机的传动均采用磁力调速电机带动,可根据产量和蒸箱、烘箱的温度高低控制金属带和不锈钢网带以及切刀的速度。

(6)成品包装。将冷却后的粉皮,按照外形的整齐程度、色泽好坏,分等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