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传入英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种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一方面,英国人不了解马铃薯,没有掌握马铃薯的烹饪方法。另一方面,刻板的英国人认为,马铃薯是对小麦和面包所营造的传统食物文明的破坏,将食用马铃薯上纲上线到文化侵略的高度。
小麦歉收迎来马铃薯的大转机,薯条和鱼肉开始流行转机出现在1794年。当时,英伦诸岛小麦歉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了社会骚乱。饥荒总要解决,矜持的英国人终于把目光投向了马铃薯。即使在此时,仍然有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坚决抵制马铃薯。于是,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
倡导者认为,引进马铃薯作为主粮补充对于英国来说是一种实惠,是一种“当面包变得昂贵时养活人口的方法”。当时,颇具声望的英国农学家阿瑟·杨也宣称:“马铃薯是‘丰富之根’,可以保证英格兰人免受饥饿。”阿瑟·杨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看到了爱尔兰人从马铃薯种植中得到的实惠。旷日持久的大辩论最终使人们对马铃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特别是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农业用地减少,食物消费增加,加上“薯条和鱼肉”等流行食物的消费拉动,英国人开始接受并喜爱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