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薯”成日记 > 贮藏加工 > 贮藏保鲜 > 正文

马铃薯的贮藏程序

2021-11-25 11:54

2115马铃薯的贮藏程序.jpg

马铃薯的贮藏程序分为晾晒、预贮、挑选、药物处理和入窖后管理。不同用途的薯块要求的贮藏程序和方法不尽相同,贮藏应根据用途不同而分别对待,以保证其贮藏后的商品特性。

1.晾晒:薯块收获后,可在田间就地稍加晾晒,散发部分水分以便贮藏和运输。

2.预贮:块茎经过预贮,可以通风晾干,促进成熟,加快木栓层形成,从而增强块茎的耐贮性。收获后的薯块可先堆放在阴凉通风的室内、窖内或荫棚下。让薯块散热和蒸发过多的水分。促使伤口愈合。薯堆一般不高于0.5m,宽不超过2m。在堆中适量设置通风管道,以便通风降温,并用草帘遮光。预贮期间要经常检查剔除腐烂薯块,检查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经过2—3周后马铃薯皮变得老化和干爽,表皮细胞木栓化,愈伤组织形成,病腐薯块基本挑选干净,马铃薯可进行正式贮藏。最好采用恒温库进行贮藏,这样可以较好地控制发芽和失水。马铃薯进入冷库后用绿达牌果蔬烟剂进行防腐处理,每立方米用量5g,在冷库中可以进行堆藏,也可以装箱堆码,将温度控制在3℃~5℃,相对湿度85%~90%。

3.挑选:挑选剔除病虫害、机械损伤、萎蔫薯块。选择“一干六无”的种薯入库(房、窖)贮藏,即:薯皮干燥、无病块、无烂薯、无伤口、无破皮、无冻伤、无泥土及其他杂质。按照分品种、分级别的要求,选择品种纯度一致的种薯入库(房、窖) 贮藏,种薯分级参照GB4406—84标准执行。

4.药物处理:商品薯用化学药剂适当处理,可抑制薯块发芽,同时还有一定的杀菌防腐作用,但种薯则不宜进行药物处理。一般常用于处理马铃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以下几种:

(1).青鲜素(MH)

青鲜素(MH)有抑制块茎萌芽生长的作用,又称“抑芽素”。在马铃薯收获前2—3周,用浓度0.3%~0.5%的药液喷洒植株,对防止块茎在储藏期萌芽和延长储藏期有良好的效果。

(2).萘乙酸甲酯(MENA)

萘乙酸甲酯(MENA)的作用与青鲜素(MH)相同,一般采用3%的浓度,在收获前2周喷洒植株,或在储藏时用萘乙酸甲酯150g,混拌细土10kg~15kg制成药土,再与5000kg块茎混拌,也有良好的抑芽作用。施药时间大约在休眠的中期,过晚则会降低药效。

(3).苯诺米乐(Benonly)和噻苯咪唑(TBZ)

可采用0.05%的浓度的苯诺米乐(Benonly)和噻苯咪唑(TBZ)浸泡刚收获的块茎,有消毒防腐的作用。

(4).氨基丁烷(2-AB)

在储藏中采用2-AB熏蒸块茎,可起到灭菌和减少腐烂的作用。

(5).氯苯胺灵(CIPC)

在储藏中期用CIPC粉剂进行处理,1000kg薯堆上使用剂量为1.4kg~2.8kg,上面扣上塑料薄膜,1~2天后打开。该药物处理后的马铃薯在常温下储藏也不会发芽。马铃薯抑芽剂CIPC具有非常好的抑芽效果,但出于对环境和健康因素的考虑,CIPC在一些国家已经被禁用。

5.贮藏窖消毒与检查:应用多年的贮藏窖,烂薯、病菌常会残留在窖内,感染新的薯块后就会发病、腐烂,甚至造成烂窖。所以新薯入窖前应进行消毒和检查。库(房、窖)前,将贮藏库(房、窖)内清理干净,用石灰水消毒地面和墙壁。按4.2g/m2高锰酸钾(通用名:灰锰氧)、5.8g/m2甲醛(通用名:福尔马林;蚁醛)用量,将高锰酸钾与甲醛溶液混合,对贮藏库(房、窖)进行熏蒸消毒。贮藏期间每周用2%~5%的甲酚皂溶液(通用名:来苏尔)对贮藏库(房、窖)内的过道进行一次喷雾消毒。对于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的蔓延。并且每周用甲酚皂溶液将过道消毒一次,以防止交叉感染。另外种薯贮藏期,老鼠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此外,还要严格控制窖温、湿度。保持通风,降低贮藏期间的自然损耗。

6.入窖后管理:入窖后通过调控贮藏窖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以及倒窖等科学管理措施,防止病害、冻害造成腐烂,使薯块不皱缩、不生芽,根据食用、加工、种用保证不同需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