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马铃薯黑胫病

2021-11-25 12:22

2132马铃薯黑胫病.jpg



      马铃薯黑胫病主要侵染茎或薯块 , 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

      1.症状:种薯染病腐烂成黏团状 , 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 , 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 15~18cm 出现症状 , 植株矮小,节间短缩 , 或叶片上卷 , 褪绿黄化 , 或胫部变黑 , 萎蔫而死。横切茎可见三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 薯块染病始于脐部 , 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 , 病部墨黑色 , 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 , 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 , 湿度大时 , 薯块变为黑褐色 , 腐烂发臭 , 别于青枯病。

      2.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无病种薯、小整薯播种。②催芽晒种,淘汰病薯。③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种薯切块后用草木灰拌种,进行农事操作时,避免损伤种薯。④适时早播,促使早出苗。⑤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减少菌源。

      (2)化学防治:150公斤种薯可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克或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20克拌种;在发病初期用25%络氨铜水剂600倍液灌根;在叶面喷施0.1%硫酸铜溶液等铜制剂可显著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