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薯”成日记 > 贮藏加工 > 贮藏保鲜 > 正文

如何延长薯块贮藏时间

2021-12-24 15:21

马铃薯的贮藏时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合理的方法采前、采后对马铃薯进行处理,可以延长薯块的贮藏时间,提高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

(1)采前处理法 多用青鲜素(MH)处理。可采用青鲜素做叶面喷酒(具体时间与剂量要根据品种特性与长势而定,长势旺、不耐贮藏的剂量略高反之略低),可以抑制采后萌发,延长贮藏时间。若采前处理再结合适当低温贮藏则效果更佳。应当注意的是药剂对块有副作用使贮藏后品质变差。采前处理后块茎上芽的萌发能力弱抽生的芽纤细,多数不能长成正常植株因此不宜做种用。

(2)采后处理法 应用乙酸甲酯(MENA)对采后贮藏的马铃薯进行处理,以延长其休眠和贮藏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应用最成功的事例之一。现在,世界上数以百万吨的马铃薯都以这种方法保存。应用方法有2其一是把萘乙酸甲酯与细土等填充剂混匀,再掺到采后两个月的薯堆里其二是先将萘乙酸甲酯溶解后喷在纸屑上,再与薯块混匀。两种处理方法处理后均应贮藏在密闭库中以利于乙酸甲酯挥发后作用于芽这种方法抑芽效果明显并可保持块茎的新鲜度其营养价值较未处理块茎提高10%~14%。块茎取出后,摊在通风场所,让块茎里残留的药剂挥发掉药效即可解除。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即能照常发芽并能长成正常的植株。

此外,刚收获的种薯湿度比较大,温度也比较高应将薯块放在10~15的阴凉场地预贮2~3周,使块茎表面水分蒸发,伤口愈合,薯皮木栓化,并使病薯的症状表现明显,便于除,从而提高薯块的耐贮性和抗病能力。预贮场地应宽敞、通风良好,具有遮阳设施,避免薯块见光变绿。种薯应散放堆高不要超过2米。在薯皮老化和薯块伤口愈合前应避免分级和运输预贮后应除损伤的薯块和石头,并对薯块进行大小分级,严格淘汰病、烂、伤、杂及畸形薯。袋装种薯不宜太满,以免薯块在运输中搓伤,或库后发病便于处理。微型种薯每网袋不得超过2.5千克。食用的块茎尽量放在暗处,通风要好,入窖前把病,烂、虫咬和损伤的块全部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