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景科普展教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 > “薯”成日记 > 贮藏加工 > 贮藏保鲜 > 正文

马铃薯贮藏环境条件

2024-04-26 11:01

2403贮藏的适宜环境条件.jpg

1.温度:贮藏温度是马铃薯块茎贮藏质量的最重要条件。块茎与其环境总是处在热力平衡中,据多年贮藏经验,薯堆内的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之差是薯堆高度的1.8倍。为使堆内温度不至于过高,通常要求堆高不超过2米,一般以窖高的1/2最为合适。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空气对流和块茎的正常呼吸。

及时调节堆温是贮藏的关键。贮藏初期温度保持在15~20℃,经过伤口愈合以后应使窖温降到这个适宜温度。整个贮藏期的温度保持在2~3℃,因为这个贮温可以使种薯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刚入窖时正值外界气温高,块茎尚处于浅休眠状态,薯皮尚未完全木栓化,放出热量多,薯堆温度高,湿度大。因此该期应加强空气流通,防止薯堆过热。而在立春前后,块茎正处在深休眠状态,呼吸弱,放出热量少,外界温度低,所以该期应防止外面冷空气进入窖内,避免块茎受冻。开春以后气温迅速升高,此时应防止外界热空气进人,避免块茎发芽,降低种用价值。

2.湿度:刚收获的种薯湿度大,通过薯皮的渗透和蒸发,薯堆内水汽量较高。初期在温度高、湿度大的情况下,需要加强空气对流,以降低堆内温湿度。但当进入严冬季节后,窖温逐渐下降,此时窖门气眼应全部封闭,这样窖内的水汽量才能基本保持恒定。在北方窖藏的深冬季节,常常会在薯堆上层块茎附着一层小水珠,即百姓所谓的“出汗”。这是因为薯堆内湿度较高,含水量较大的空气逸出薯堆。与薯堆表面冷空气相遇,使多余水汽凝结的结果。因此,最好在薯堆上覆盖一定厚度的草或其他秸秆。使堆顶部的块茎较温暖,不致使堆顶块茎上凝水造成湿度过大而引起腐烂,而且覆盖物还可以接受窖顶融化的霜水。窖藏期间湿度以80%90%为最合适。

3.光:光能促使马铃薯萌芽,发芽后的马铃薯芽眼部位形成大量的茄碱苷,如超过正常含量(0.02%)便能引起人畜中毒,所以马铃薯应避光贮藏。

商品薯、食品加工原料薯的贮藏,应避免见光,直射日光和散射光都能使马铃薯块茎表皮变绿,使有毒物质龙葵素含量增加,降低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因此,作为食用商品薯和食用加工原料薯,应在黑暗无光条件下贮藏。在窖内设置长期照明的电灯灯光也同样会造成表皮变绿,降低食用品质。所以,要设法在贮藏管理上减少电灯的照光时间,但种薯在贮藏期间可以见光,因为块茎在光的作用下表皮变绿有抑制病菌侵染的作用,避免烂薯,也可抑制幼芽的徒长从而形成短壮芽,有利于后代产量的提高。

4.气: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块茎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大,需氧多,放出的二氧化碳也多。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空气可进入薯堆,进行良好的气体交换,不会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的积累。但如果通气不良,就会引起组织窒息而产生“黑心”,二氧化碳过多还会影响种薯活力,造成发芽率降低,而且块茎在贮藏期间还会产生一种抑制发芽的挥发物。因此,进行气体交换,加强通风管理也是重要环节。

5.风:马铃薯块茎在贮藏期间的通风,是度过安全贮藏期所要求的重要条件。通风利于使库房空气循环流动,并除去热、水、二氧化碳,调节贮藏窖内的温度和湿度,输入清洁和新鲜的空气,保证足够的氧气,以使马铃薯块茎正常的进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