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马铃薯故名思义就是在冬季种植的马铃薯。在我国南方冬作区10—11月种植,翌年2月收获的冬作马铃薯和12月种植翌年4月收获的早春作马铃薯,合并称为冬马铃薯。其栽种容易,生产周期较短,是产量和经济效益不错的作物之一。
特点一:栽培期短,不影响春播。春季日照时间变长,温度快速上升,不利于结薯。
特点二:品种要求为生育期中熟、中晩熟,对光照和温度都不敏感。
特点三:冬马铃薯在旱季和霜季栽培,植株容易受到干旱和寒冷胁迫,通过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达到墒面保水保湿、保温,土壤温度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很好地解决了干旱和寒冷的问题。
特点四:以消费市场为北方各地为主。中国北方马铃薯产区为大作一季区,一般商品薯需要到8月以后才能上市。2—4月上市的冬马铃薯恰好弥补这个空缺。
根据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划,冬马铃薯种植区主要有滇南马铃薯冬播一季作种植区和南方冬作区。冬马铃薯在冬季生长,种植时间特殊,既不影响春播作物,又能在淡季上市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热点。
滇南冬闲田较多,发展冬马铃薯不但能够增加产量,而且由于冬马铃薯是反季马铃薯,国内北方地区对其需求较大,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相当明显。南方冬作区主要种植制度为秋季晚稻收获后利用冬闲田种植一季马铃薯,该区域冬马铃薯面积虽然小,但由于农民的种植精细化程度和栽培技术水平较高,产品供不应求,已经逐渐成为该种植区域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经过多年的生产探索及科学技术研究,在冬作区马铃薯净作栽培中逐渐形成了水肥一体化、稻草覆盖、育苗移栽、覆膜滴灌等技术模式。